-
投审稿系统 Login
-
检索系统 Search
-
作者须知 Instructions
-
文章导读 Instructions
-
扫一扫
关注我们
2018年174卷6期
2018, 174(6): 1-7.
摘要:
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可比照地理解仿真知识及其祛道德性问题。仿真知识对现实社会的代码化重组,强有力地实现了现代多民族社会在道德上的整合,并实现了这个道德一体化的社会内部人们之间有效的符号交换,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误解的风险。现代商业社会的交换原则,是仿真知识用数字语言兑换和描述现实世界的基本动力。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单纯服从社会秩序的被动的道德性与民族文化习俗中遗留的真实的道德感之间的分裂。
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可比照地理解仿真知识及其祛道德性问题。仿真知识对现实社会的代码化重组,强有力地实现了现代多民族社会在道德上的整合,并实现了这个道德一体化的社会内部人们之间有效的符号交换,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误解的风险。现代商业社会的交换原则,是仿真知识用数字语言兑换和描述现实世界的基本动力。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单纯服从社会秩序的被动的道德性与民族文化习俗中遗留的真实的道德感之间的分裂。
2018, 174(6): 8-14.
摘要:
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是镶嵌在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以信息与影响力等多种形式存在,对其就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的社会资源。它不仅具有正面功能,而且具有负面功能,这表现在就业交易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合谋排外、就业机制权利泛化和就业结果阶层固化四个方面,其发生机制是消极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结构失调与社会资本分布非均衡性共同“耦合” 所致。未来研究中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测量应以微观层次为主,不仅需要在结构主义视角下综合运用提名法与职位生成法进行,而且需要设计适切的指标体系,在测量过程中处理好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源与社会资本的关联,以及潜在社会资本、拥有的社会资本与动员的社会资本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是镶嵌在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以信息与影响力等多种形式存在,对其就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的社会资源。它不仅具有正面功能,而且具有负面功能,这表现在就业交易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合谋排外、就业机制权利泛化和就业结果阶层固化四个方面,其发生机制是消极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结构失调与社会资本分布非均衡性共同“耦合” 所致。未来研究中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测量应以微观层次为主,不仅需要在结构主义视角下综合运用提名法与职位生成法进行,而且需要设计适切的指标体系,在测量过程中处理好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源与社会资本的关联,以及潜在社会资本、拥有的社会资本与动员的社会资本的关系。
2018, 174(6): 15-21.
摘要:
存在意义上的大学社群组织需要依靠学术共同体的信任、合作等深度互动来达成,这种理想互动交往模式的达成需要学术秩序的维系。秩序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学术规范是大学学术发展所必需遵守的共同道德,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是对学术场域共同道德的践踏,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学术共同道德规范发挥效力的“强制善”。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以“教育善”的价值为灵魂守候,倡导塑造学术人的学术责任伦理,呼唤学术人理性学术精神回归。
存在意义上的大学社群组织需要依靠学术共同体的信任、合作等深度互动来达成,这种理想互动交往模式的达成需要学术秩序的维系。秩序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学术规范是大学学术发展所必需遵守的共同道德,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是对学术场域共同道德的践踏,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学术共同道德规范发挥效力的“强制善”。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以“教育善”的价值为灵魂守候,倡导塑造学术人的学术责任伦理,呼唤学术人理性学术精神回归。
2018, 174(6): 22-27.
摘要:
“批判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对高等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王旭辉博士从“批判研究” 方法论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研究不无裨益。但是,他对基本概念的认知陷入混乱之中,削弱了对话的有效空间|对“批判研究” 的价值分析则落入与元研究的混沌之中,忽略了其实践批判的根本诉求|对“批判研究” 在高等教育学中的具体运用又陷入矛盾之中,且没有指明“批判研究”的最终出路在于行动研究。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批判研究” 的意涵、价值及其运用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批判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对高等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王旭辉博士从“批判研究” 方法论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研究不无裨益。但是,他对基本概念的认知陷入混乱之中,削弱了对话的有效空间|对“批判研究” 的价值分析则落入与元研究的混沌之中,忽略了其实践批判的根本诉求|对“批判研究” 在高等教育学中的具体运用又陷入矛盾之中,且没有指明“批判研究”的最终出路在于行动研究。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批判研究” 的意涵、价值及其运用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2018, 174(6): 28-36.
摘要:
“教育无目的”的概念自传入中国伊始就引起广泛争议。国内学界的持续争论导致的结果是“教育无目的”成为一个伪命题,即杜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回到杜威论述“教育无目的” 的文本是澄清这一争论的重要方法。国内学界已经有相关研究在回到杜威英文原文的方向上取得具有启发性的成果,把“教育无目的”的争论归结为个别单词的翻译不确切。但是,在这个意义上, “教育无目的” 的概念澄清工作并没有完成。杜威教育哲学的内在复杂性是“教育无目的”争论的更深层次原因。“教育无目的” 和“教育的目的是民主社会”的论述看似矛盾,但这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体系内自洽。在他看来,民主社会与教育相通,具有不断发展的属性。
“教育无目的”的概念自传入中国伊始就引起广泛争议。国内学界的持续争论导致的结果是“教育无目的”成为一个伪命题,即杜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回到杜威论述“教育无目的” 的文本是澄清这一争论的重要方法。国内学界已经有相关研究在回到杜威英文原文的方向上取得具有启发性的成果,把“教育无目的”的争论归结为个别单词的翻译不确切。但是,在这个意义上, “教育无目的” 的概念澄清工作并没有完成。杜威教育哲学的内在复杂性是“教育无目的”争论的更深层次原因。“教育无目的” 和“教育的目的是民主社会”的论述看似矛盾,但这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体系内自洽。在他看来,民主社会与教育相通,具有不断发展的属性。
2018, 174(6): 37-41.
摘要: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农村格局比较稳定。尽管物质相对短缺、生活较为贫困,农村的精神生活并不显得落寞、寂寥,尤其是哺育年轻一代的人文精神、文化传统富足而缭绕、生动而弥散,并转化成滋润的、恰当的教育力量,多方面促进年轻人积极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农村最有力的建设者或反哺者。具体表现为:寓言故事开启心智,劳动锻炼提升人格层次,乡村文化丰富生命意义,家庭生活提高成长速度,学校教育托起未来梦想,凤凰帮带拓展人生志向。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挤压之下,背离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丧失自然教化功能,承载着乡村文化传统的乡贤长老也已难见踪影。如何拯救乡村文化,使其起到应有的规训、启迪与教化等作用,值得专门探讨。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农村格局比较稳定。尽管物质相对短缺、生活较为贫困,农村的精神生活并不显得落寞、寂寥,尤其是哺育年轻一代的人文精神、文化传统富足而缭绕、生动而弥散,并转化成滋润的、恰当的教育力量,多方面促进年轻人积极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农村最有力的建设者或反哺者。具体表现为:寓言故事开启心智,劳动锻炼提升人格层次,乡村文化丰富生命意义,家庭生活提高成长速度,学校教育托起未来梦想,凤凰帮带拓展人生志向。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挤压之下,背离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丧失自然教化功能,承载着乡村文化传统的乡贤长老也已难见踪影。如何拯救乡村文化,使其起到应有的规训、启迪与教化等作用,值得专门探讨。
2018, 174(6): 42-46.
摘要:
针对宋初“尚文词而遗经业”的社会习气和愈显“积贫积弱”的国力现状,胡瑗在办学理念上,倡立“明体达用”之学,要求明晰儒学的纲常伦理本体,回归儒学教化本源|并注重将儒学伦理原则应用于现实生活,以实际事功惠及于民。在办学实践上,创构“分斋教学” 制度,既坚守儒家经学教育的“经义斋”,又肯定有关治民、讲武、堰水、算历等实事专科教育的“治事斋”,力求以此培养通经致用的治国实才|同时,以身作则,践行师道,通过长达二十余年的地方官学和中央太学的教学实践探索,承传和重塑儒家的师魂道脉。其丰富多彩的办学实践与教育思想,对宋代理学教育的理论建构、后代学校变革和当代教师教育变革均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针对宋初“尚文词而遗经业”的社会习气和愈显“积贫积弱”的国力现状,胡瑗在办学理念上,倡立“明体达用”之学,要求明晰儒学的纲常伦理本体,回归儒学教化本源|并注重将儒学伦理原则应用于现实生活,以实际事功惠及于民。在办学实践上,创构“分斋教学” 制度,既坚守儒家经学教育的“经义斋”,又肯定有关治民、讲武、堰水、算历等实事专科教育的“治事斋”,力求以此培养通经致用的治国实才|同时,以身作则,践行师道,通过长达二十余年的地方官学和中央太学的教学实践探索,承传和重塑儒家的师魂道脉。其丰富多彩的办学实践与教育思想,对宋代理学教育的理论建构、后代学校变革和当代教师教育变革均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2018, 174(6): 47-52.
摘要:
迈克尔•阿普尔教授是批判教育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中国的普通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学者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他的思想似乎存在“去效率化”“泛政治化”和“社会宿命论”等倾向。阿普尔教授以非常诚恳的态度欢迎这些批判的声音,认为正是这种真实社会、真实人之间的对话交流创造了知识。他重申,“效率”是重要的,但它是一个有限的概念,我们需要以道德的和政治的理性形式来对“效率”进行批判|有关“社会宿命论” 的评价或许是对他著作的误读,未能认识到反抗与能动性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保守主义现代化” 可以更好地洞察社会变革的动力机制。他还意识到,青年学生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
迈克尔•阿普尔教授是批判教育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中国的普通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学者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他的思想似乎存在“去效率化”“泛政治化”和“社会宿命论”等倾向。阿普尔教授以非常诚恳的态度欢迎这些批判的声音,认为正是这种真实社会、真实人之间的对话交流创造了知识。他重申,“效率”是重要的,但它是一个有限的概念,我们需要以道德的和政治的理性形式来对“效率”进行批判|有关“社会宿命论” 的评价或许是对他著作的误读,未能认识到反抗与能动性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保守主义现代化” 可以更好地洞察社会变革的动力机制。他还意识到,青年学生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
2018, 174(6): 53-57.
摘要:
在知识经济语境下,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开放型自主创新体系,是增强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剑桥大学主导并建立了剑桥科技园,协同政府、企业群的力量,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通过制定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宽松的知识产权制、与产业界深度互动机制等配套政策,成立“剑桥企业”、“创业学习中心”等企业孵化或创业教育平台,保障这个“生态系统” 健康平稳发展,实现了剑桥大学的科技成果快速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借鉴剑桥大学依托剑桥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我们在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在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体系、完善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重点发力。
在知识经济语境下,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开放型自主创新体系,是增强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剑桥大学主导并建立了剑桥科技园,协同政府、企业群的力量,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通过制定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宽松的知识产权制、与产业界深度互动机制等配套政策,成立“剑桥企业”、“创业学习中心”等企业孵化或创业教育平台,保障这个“生态系统” 健康平稳发展,实现了剑桥大学的科技成果快速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借鉴剑桥大学依托剑桥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我们在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在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体系、完善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重点发力。
2018, 174(6): 58-66.
摘要:
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法,系统地梳理我国教师教育研究自2000年至2017年在不同阶段发展中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为: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高校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卓越教师|研究的前沿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发展、课程设置、体育教师。研究发现:教师教育研究主题承前启后衔接紧密,研究主题需拓展深化|教师教育研究热点更迭频繁愈益丰富,应深思研究的冰点|教师教育研究方法注重多元比较视野开阔,应立足研究实际。
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法,系统地梳理我国教师教育研究自2000年至2017年在不同阶段发展中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为: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高校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卓越教师|研究的前沿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发展、课程设置、体育教师。研究发现:教师教育研究主题承前启后衔接紧密,研究主题需拓展深化|教师教育研究热点更迭频繁愈益丰富,应深思研究的冰点|教师教育研究方法注重多元比较视野开阔,应立足研究实际。
2018, 174(6): 67-73.
摘要:
高等教育管理时尚论甫一抛出,就引发高等教育领域的极度不适。管理时尚作为一个被供需关系塑造的管理技术传播过程,高等教育管理时尚的发生由来自“社会-心理” 和“技术-经济” 因素共同促成,其根本是没有解决管理移植和管理创新之间的矛盾。管理时尚实际反映的并不是高等教育与企业管理之间因差异交互产生的组织冲突,而是管理理论在组织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由操作性因素导致的方法失灵。因此,组织差异性只能对管理时尚的发生作偶然性解释,其背后是管理理论丛林和管理变革周期律的必然性结果。高等教育管理时尚表明,管理理论成果移植应用依赖于高校管理的价值目标和组织情境,高等教育管理缺乏知识母体和理论定力是管理时尚此起彼伏的内在根源,化解高等教育管理时尚最终需要在“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与“管理的高等教育理论”张力之间建构新的学科通路。
高等教育管理时尚论甫一抛出,就引发高等教育领域的极度不适。管理时尚作为一个被供需关系塑造的管理技术传播过程,高等教育管理时尚的发生由来自“社会-心理” 和“技术-经济” 因素共同促成,其根本是没有解决管理移植和管理创新之间的矛盾。管理时尚实际反映的并不是高等教育与企业管理之间因差异交互产生的组织冲突,而是管理理论在组织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由操作性因素导致的方法失灵。因此,组织差异性只能对管理时尚的发生作偶然性解释,其背后是管理理论丛林和管理变革周期律的必然性结果。高等教育管理时尚表明,管理理论成果移植应用依赖于高校管理的价值目标和组织情境,高等教育管理缺乏知识母体和理论定力是管理时尚此起彼伏的内在根源,化解高等教育管理时尚最终需要在“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与“管理的高等教育理论”张力之间建构新的学科通路。
2018, 174(6): 74-81.
摘要: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在于不断涌现杰出学术人才,杰出学术人才培育评价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培育质量评价。以培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文社科)的教师与校友数量等中国特色评价指标为基础,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杰出学术人才培育评价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此评价体系构建整体有效,“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在区域布局上持续分化,在院校发展上实力悬殊,马太效应尤其明显。基于评价结果,我们认为未来持续推进“双一流” 建设要重视“三个平衡,三个充分”建设:学科布局平衡,学科发展充分|学术生态平衡,质量保障充分|发展结构平衡,动态调整充分。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在于不断涌现杰出学术人才,杰出学术人才培育评价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培育质量评价。以培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文社科)的教师与校友数量等中国特色评价指标为基础,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杰出学术人才培育评价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此评价体系构建整体有效,“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在区域布局上持续分化,在院校发展上实力悬殊,马太效应尤其明显。基于评价结果,我们认为未来持续推进“双一流” 建设要重视“三个平衡,三个充分”建设:学科布局平衡,学科发展充分|学术生态平衡,质量保障充分|发展结构平衡,动态调整充分。
2018, 174(6): 82-88.
摘要:
建设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要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学教师从事的是以道德养成、授业解惑、价值引导为宗旨的知识劳动。在场域视角下,知识是文化资本的行为惯习,决定文化资本相对固化于教师群体。文化资本体现着大学学术共同体的本质属性,不仅是大学分层的关键要素,也是大学内部治理优化的核心资本。直面教师以文化资本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要从参与机会、治理权力及参与环境入手,建构“对话-信任-合作” 的良性运行机制,增强其对顶层设计的信任,提高其参与的主体意识与热情,发挥教师文化资本的优势和权威去广泛参与决策,这是构建良好的大学内部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径。
建设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要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学教师从事的是以道德养成、授业解惑、价值引导为宗旨的知识劳动。在场域视角下,知识是文化资本的行为惯习,决定文化资本相对固化于教师群体。文化资本体现着大学学术共同体的本质属性,不仅是大学分层的关键要素,也是大学内部治理优化的核心资本。直面教师以文化资本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要从参与机会、治理权力及参与环境入手,建构“对话-信任-合作” 的良性运行机制,增强其对顶层设计的信任,提高其参与的主体意识与热情,发挥教师文化资本的优势和权威去广泛参与决策,这是构建良好的大学内部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径。
2018, 174(6): 89-93.
摘要:
翻转课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改变教学顺序及知识传递方式,构建出开放、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其主旨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于教育思想的保守性、教育实践的后发性及技术生态的断裂性等因素,我国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存在翻转形式化、知识碎片化、学科同质化、技术矮平化、评价单一化等系列问题。为此,高校教学改革需在明确翻转课堂主旨、构建技术开发共同体、补齐管理短板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探索中国翻转课堂的改革实践,总结并形成中国经验。
翻转课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改变教学顺序及知识传递方式,构建出开放、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其主旨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于教育思想的保守性、教育实践的后发性及技术生态的断裂性等因素,我国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存在翻转形式化、知识碎片化、学科同质化、技术矮平化、评价单一化等系列问题。为此,高校教学改革需在明确翻转课堂主旨、构建技术开发共同体、补齐管理短板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探索中国翻转课堂的改革实践,总结并形成中国经验。
2018, 174(6): 94-100.
摘要:
“适用性” 是针对当前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的“自觉”反思,是一种对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活动整体认识框架转换的尝试性探索。它倡导综合素质养成的“全人”理念,呼吁高校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融合性,关注个体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双向建构性,重视社会对人才质量测定的“可雇佣性”。基于当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大学定位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性不够、人才供给的动态适应性不强、人才的“增殖性” 评价不明确等现实困境,为提高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高校可以从增强人文素质教育,规范大学分类管理,深化本科教学范式改革,引入有效的“增殖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适用性” 是针对当前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的“自觉”反思,是一种对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活动整体认识框架转换的尝试性探索。它倡导综合素质养成的“全人”理念,呼吁高校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融合性,关注个体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双向建构性,重视社会对人才质量测定的“可雇佣性”。基于当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大学定位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性不够、人才供给的动态适应性不强、人才的“增殖性” 评价不明确等现实困境,为提高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高校可以从增强人文素质教育,规范大学分类管理,深化本科教学范式改革,引入有效的“增殖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2018, 174(6): 101-108.
摘要: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二十余年,还面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创业学院难以支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创业教育政策理念滞后三重危机。进一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成效,一要政府和高校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并确立教师职务成果优先转让给创业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突破创业成功率低的事实危机|二要以协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组织使命,对创业学院进行跨学科组织设计,突破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组织危机|三要把高校创业教育政策理念上升到帮助全体学生及其家庭甚至全社会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实现美好生活上来,突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创业教育政策的理念危机。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二十余年,还面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创业学院难以支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创业教育政策理念滞后三重危机。进一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成效,一要政府和高校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并确立教师职务成果优先转让给创业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突破创业成功率低的事实危机|二要以协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组织使命,对创业学院进行跨学科组织设计,突破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组织危机|三要把高校创业教育政策理念上升到帮助全体学生及其家庭甚至全社会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实现美好生活上来,突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创业教育政策的理念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