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CSSCI来源期刊
CN 43-1358/G4  ISSN 1671-1610

2019年179卷5期

显示方式:          |     

理论探索
人工智能进步与教育学的发展--交互关系的视角
伍红林
2019, 179(5): 1-7.
[摘要](2033) [PDF 0KB](5)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均介入这一研究领域。相较而言,教育学研究中人们多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变革的影响,而对“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的关系缺乏探究。实际上,“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的关系是教育学研究的新领域。这种关系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推动教育实践变革促进教育学理论更新,也直接作用于教育学的当代重建,如对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形成冲击,并将激发出教育(学)与技术的关系等新的教育学基本问题,促进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从分裂走向整合;另一方面,教育学也成为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标准和尺度、成为人工智能开发和运用者的价值坐标,并为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中人的启蒙提供参照。
学术争鸣
现代诠释学视域中的“教学” 新解
罗燕
2019, 179(5): 8-13.
[摘要](1717) [PDF 0KB](1)
摘要:
:教学是一个由师生和媒介共同参与的,关涉教学主体、过程、意义等多种因素、多个变量,充满
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入及其影响
王少芳  孙邦华
2019, 179(5): 14-22.
[摘要](2024) [PDF 0KB](0)
摘要:
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入可分为清末至民国初年的萌芽期、民国初年至20年代中期
教育漫话
强健的身体,是事业和创造的基础
张翼星
2019, 179(5): 23-25.
[摘要](1726) [PDF 0KB](0)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家高度重视青年健康成长和全
史海钩沉
梅贻琦“从游说” 的当代教育意蕴
余小茅  张爱丽
2019, 179(5): 26-33.
[摘要](7747) [PDF 0KB](1)
摘要:
梅贻琦是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其思想在任职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校长期间逐渐成形。其实,“从游”主张的起源甚早,梅贻琦赋予其新的涵义并付诸治校实践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了古代的游学思想并进而提出其影响深远的“从游说”。梅贻琦把学校环境比喻为水,师生喻为大鱼和小鱼,师生关系似引导和跟随的关系。在当今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从游说” 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蕴,大学教育仍需继承和发展“从游”思想,凸显本真教育之旨趣、追寻健全人格的发展、力主充满师生对话的大学教育方式以及倡导大学学习之自由。挖掘“从游说”的当代教育意蕴,希望能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寻绎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普通教养与知性教育的兼顾:约翰•密尔古典语言教育思想探究
稂建中  易红郡
2019, 179(5): 34-41.
[摘要](1518) [PDF 0KB](0)
摘要:
约翰•密尔的古典语言教育思想与他童年所受的古典教育密切相关。他强调古典语言教育是一种普通教养,因为古希腊语、拉丁语是学习古代思想和人类精神的源泉,古典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卓越性对于博雅教育尤其重要。同时,密尔把古典语言教育看作一种知性教育,认为它不仅对于逻辑训练有益,而且为伦理学和哲学教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密尔批判地继承了英国18、19世纪的古典教育思想,从哲学上创造性地摆脱了宗教对大学博雅教育的约束,但他也向世俗生活做了妥协,认为古典人文知识最终要为社会改良服务。
外域检视
美国创建留学教育强国的措施及其启示
李先军
2019, 179(5): 42-49.
[摘要](1719) [PDF 0KB](0)
摘要:
高等教育强国必定拥有一定规模的留学生群体。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留学生规模最大的国家。为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输出美国文化和美式民主价值观,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与文化交流,培养他国未来的商界领袖与国家领导人对美国文化的亲近感,美国政府历来重视留学教育,并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留学政策予以调整。美国通过拓展招生途径与运用多元化的招生策略,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注重留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留学生的满意度等措施,提升美国大学的国际声誉以及国际化水平,为美国成为世界留学教育强国奠定了根基。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但留学生人数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仍不相称。美国创建留学教育强国的经验,对提升我国留学生的招生、培养与管理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吉森大学李比希学派的历史贡献及其原因探析——基于一流学科培育的视角
张 铭  何振海
2019, 179(5): 50-55.
[摘要](2640) [PDF 0KB](0)
摘要:
李比希学派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吉森大学孕育出的著名化学学派。在李比希学派的带动下,吉森大学化学学科在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创了现代大学化学教育的新时代,并且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化学人才,使吉森大学成为公认的“化学圣地”。李比希学派的学术贡献,得益于学派创始人李比希为学派确立了极具潜力的学术领域,得益于学派首创的以公共实验室为基础的全新的科研育人模式,也得益于以李比希为核心的内聚性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李比希学派带动吉森大学化学学科成长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大学培育一流学科提供了学术方向、学术核心和学术队伍等方面的现实借鉴。
研究广义
《高等教育新论》与《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学术影响力比较研究——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2018)的论文引用分析
李盼盼  李明忠
2019, 179(5): 56-63.
[摘要](1801) [PDF 0KB](0)
摘要:
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与潘懋元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是探究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经典范本,对我国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2018年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法对两本著作的学术影响力进行数据统计发现:两本著作的被引量均较大、被引章节较全面;对研究机构的影响较广泛;高频被引章节(观点)与施引论文均高度聚焦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相较而言,《高等教育新论》的被引量与学术影响力更大。在两本经典著作的影响下,学者们推动了多学科研究概念的辨析与争论、诠释了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明确了多学科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径。
德育寻径
论基于道德理性与现实幸福的生命意志教育及开展
郭 华  刘泽民
2019, 179(5): 64-70.
[摘要](1544) [PDF 0KB](1)
摘要:
生命意志的核心在于活着、有意义地活下去;生命意志教育的宗旨是拯救生命。生命意志教育首先要教人直面现实,让人认识人与世界的多样性、学会对多样性人与世界的包容;进而,要教人理解生命,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用理解建立道德理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精神重建,以形而上地确立生命的价值与方向;最后,要教人以超越的态度争取物质条件与实现快乐体验,走中庸路径最大程度地争取并创造切身幸福。生命意志教育,要义是借助道德理性的上扬和现实幸福的落回,直面现实、理解现实并最终立足现实、超越现实,从而培育一种饱满坚定的生命精神,确保肉身与灵魂双重存在的连续性。
管理经略
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组织转型探究——基于61所院校统计数据的分析
王 俊  顾拓宇
2019, 179(5): 71-78.
[摘要](1391) [PDF 0KB](0)
摘要:
以61所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教学质量报告(2017—2018年)为样本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法对其办学定位及学科专业设置进行分类统计。研究发现,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综合化”现象明显、“应用型”组织转型导向认同度较高、去师范化问题持续存在、红牌专业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关于学校办学定位、组织转型方向分歧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师范院校在不同时期迫于政策压力或资源诱惑,往往会采取与政策相一致的“综合化”“应用型”趋同行为,以取得合法性存在;迫于市场的竞争,大都会模仿多数组织或成功组织的做法,以提高生存几率;但受路径依赖的制约,又不得不保留就业率不高但办学时间较长的传统专业。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困境及行动策略
胡伟
2019, 179(5): 79-84.
[摘要](2547) [PDF 0KB](1)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并定位教师角色,是探究和解决教育发展问题的前提。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师陷入角色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的主体地位被技术所取代;其次,教师的“教书匠”角色被高效的人工智能取代;最后,教师的“因材施教”角色被精准的人工智能实现。为解决以上困境,教师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与机器共存与协作。一方面,技术与人之间是“器”与“道”的关系;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教师之间是“助手”与“师傅”的关系。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应强化教育信念,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角色认识,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发挥角色优势,关注师生情感对话。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长聘制改革初探
吕黎江  卜杭斌  刘 红
2019, 179(5): 85-89.
[摘要](1960) [PDF 0KB](1)
摘要:
教师长聘制历史上缘起于保障学术自由之目的,在国内高水平大学中逐渐成为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手段。长聘制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遴选、流动制度,鼓励真正具有学术志趣和学术潜力的优秀人才从事长周期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以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持续优化。长聘制是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需要岗位分类、非升即走制度配合,以及有相对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基本前提,同时必须加强制度框架的整体设计,以保障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改革纵论
如何将“基于问题的学习” 理念贯彻到哲学课教学中——以“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的哲学思考为例
江海全
2019, 179(5): 90-96.
[摘要](1605) [PDF 0KB](1)
摘要:
贯彻“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理念,首要的问题是提出或者设计出具有启发式的问题。“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可以作为一条“阿里阿德涅之线”贯穿本科生哲学导论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哲学流派的观点围绕“月亮问题”串接起来。从哲学角度可以给出肯定性答案(月亮存在)、否定性答案(月亮不存在),甚至以伪命题为由消解掉“月亮问题”(提问本身有问题)。针对“月亮问题”的探讨,可以起到对惯常的哲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纠偏作用,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培育学生基本的哲学素养。
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彭满如  沈宜蓉  谭圆奕  刘汉森
2019, 179(5): 97-102.
[摘要](1577) [PDF 0KB](0)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绩效目标与战略规划缺乏有效衔接,预算监控未实现绩效覆盖、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现象,导致预算结果与目标偏离,影响预算资金的配置效率。通过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以绩效目标为导向,滚动预算为主线,内部控制为抓手,促进“业财融合”,探索绩效预算优化的路径,从而实现高等学校绩效预算全流程管理,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元维度下高校课程评价的通用指标设置——回归“评价”的原初效用
刘福元
2019, 179(5): 103-111.
[摘要](1622) [PDF 0KB](0)
摘要:
在高校课程评价的制度设计上,更具合理性的评价维度应当是二元的,只有均匀分布学生维度和教师维度的相关指标,才能充分体现出双方在评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今课程评价往往被赋予了超过其承载限度的功能和价值,若要回归评价的原初效用,应当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集中评价学生一方的学有所得和教师一方的尽职尽责。而为确保课程评价的实效性,指标体系还应具有通用性,即相应的一二级指标能够适用于某一高校内的大多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学生维度的一级指标可以设置为“有趣”“有用”“有收获”和“方便学习”,并匹配若干二级指标;教师维度的一级指标可以设置为“教学纪律”“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导”,并匹配若干二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