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CSSCI来源期刊
CN 43-1358/G4  ISSN 1671-1610

2019年180卷6期

理论探索
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一面透镜——全球-国家-地方能动模型评析
李梦洋 蒋 凯
2019, 180(6): 1-9.
[摘要](2046) [PDF 0KB](7)
摘要:
为了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影响高等教育因素的多维性和复杂性,马金森和罗兹提出了全球-国家-地方高等教育能动模型,指出影响高等教育的力量来自全球、国家、地方三个层次和政治、市场、学术权威三个维度。该模型将能动性的概念引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认为影响高等教育的政策和实践既可以由实体机构也可以由具有能动性的个人或集体发起。能动模型拓展了以克拉克三角协调模型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分析框架,兼顾了影响高等教育的结构性因素与能动性因素,对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非重点高校的使命: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赵 南
2019, 180(6): 10-15.
[摘要](1675) [PDF 0KB](1)
摘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非重点高校占中国高校总数的95.3%,吸纳超过90%的大学生。如果他们盲目追赶与攀比重点高校,在科研项目、基地与奖励上与重点高校比拼,必然会影响其育人质量,进而影响其存在价值。实际上,为学生成功而努力,是更适合非重点高校发展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是更适合非重点高校发展的实践路径;帮助学生奠定事业成功的基础,是更适合非重点高校发展的作为空间;建设学生友好型校园,是更合适非重点高校发展的生存环境。可以说,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是非重点高校的使命。全心全力地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把90%以上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合格公民与终生学习型高级人才,是他们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最好方式,也是他们服务社会的最好方式。
学术争鸣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 还是“重构”:重温《民主与教育》
刘 彬
2019, 180(6): 16-24.
[摘要](2828) [PDF 0KB](0)
摘要:
杜威教育经验论命题是其教育哲学的经典理论,在中国传播甚广,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一经典思想的汉语表述,是“教育是经验的改造” 还是“教育是经验的重构”,却引发广泛争议。本研究首先回到杜威著作的原文文本,分别从词汇学和语篇分析角度对汉语译文进行界定和厘正;然后从教育与经验的关系切入,结合杜威教育经验论和实用主义的观点深入讨论“reconstruction” 译文应该选择“改造”还是“重构”。杜威教育哲学体系中的经验论具有主动性、被动性、连续性与交互性的特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和突出结果的功用。从这两个教育哲学理论体系的交汇叠加中,可以确定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只能通过“改造”取得,而不是通过与结构主义思想密切相关的“重构”手段获取。
热点关注
“双一流” 建设院校对线上“金课” 的贡献
韩映雄  张 静
2019, 180(6): 25-30.
[摘要](1710) [PDF 0KB](0)
摘要:
2018年以来,“金课”作为一种高质量课程的代名词正式进入政府支持、院校为主体进行建设的发展轨道。在2018年立项的690门本科线上“金课”中,高级职称教师依然是线上“金课” 的主要开发者,但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的参与比例有待提高;“双一流” 建设院校依然是线上“金课”开发的主力军,但一流大学建设院校的参与份额明显下降;在校大学生数越多,其所在学科的线上“金课”数也较多,不同院校在校大学生拥有的线上“金课”学习机会差异较大;线上“金课”数与所在学科的学科排名有一定关系但相关度不高,但与所在大学的大学排名有较高相关度;不是所有学科或知识领域都适合开发和建设成为线上“金课”。分析线上“金课”开发者及所属院校等方面的基本分布情况不仅有助于判断“双一流” 建设院校在一流人才培养及一流专业与课程建设上的贡献与作为,也可为“双一流”建设院校更好培养一流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提升高校教师“金课” 建设效能
胡万山  周海涛
2019, 180(6): 31-35.
[摘要](2032) [PDF 0KB](2)
摘要:
全力打造“金课”与加快“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金课”建设效能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基本途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支点。面对高校教师“金课”建设共识不强、课程理论研究力度不够、课程教学实践深度不足、对国家“金课” 建设政策依托不紧等突出问题。提升高校教师“金课”建设效能,亟须教师在国家和高校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的形势下,加强国家“金课”建设政策学习、强化课程理论研究、扎根课程教学实践、充分依托国家政策优势,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从“线上金课” 窥视中国高等教育“金课建设” 质量
江雪情
2019, 180(6): 36-41.
[摘要](1692) [PDF 0KB](6)
摘要:
以“线上金课”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金课建设” 已实施一年有余。在这一年中, “金课建设”呈现出粗放与精细、同质与异质、模仿与创新、自闭与开放、被动与主动、以量为先与以质取胜六对矛盾。六对矛盾直接反映现状与预期之差距。究其根本,是“金课建设” 质量出现问题。鉴于此,多维度、动态、稳步提升“金课建设”质量势在必行。以此,“金课建设”才能实质有效,也才能进一步促进内涵式发展、高效助力“双一流”建设。
教育漫话
九月金秋赏湘雅:中国的“耶鲁”
邬大光
2019, 180(6): 42-46.
[摘要](1926) [PDF 0KB](1)
摘要: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源于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办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北协和南湘雅”是后人对该校百年辉煌的赞誉,她象征的是一种骄傲和自豪。九月金秋时节,有幸领略了湘雅百年走过的风雨岁月和荣光,她是我国近代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大学,她有“二次迁徙”和一次“抗迁”的经历,她为近代我国医学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正所谓“百年医学教育史,半壁江山湘雅人”,这是对湘雅医学院历史贡献的真实写照。湘雅百年发展史与迁徙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
外域检视
通识课程如何面向职业素养?——斯坦福大学通识课程的目标、实践与生成逻辑 ———斯坦福大学通识课程的目标、实践与生成逻辑
王红雨  张瑞中
2019, 180(6): 47-55.
[摘要](1920) [PDF 0KB](5)
摘要:
:随着结构性就业问题的日益凸显,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职业素养日益受到大学关注。斯坦福大学通识课程在面向基准性职业素养培育的同时,大力强调鉴别性职业素养的生成,在通识课程实践中尤其注重塑造“会质疑” “能专攻” “有情怀”的职场人员,以达到训练批判性思维、服务专业知识、培育新型人文素养的目的。斯坦福大学面向职业素养型通识课程之所以能够如此优质,既与外部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密切相关,又离不开大学内部所提供的优渥经费、高质量师资与良好制度环境,这为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范例和借鉴思路。
研究广义
21世纪以来大学教学评价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基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计量分析 ———基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计量分析
郭丽君  陈春平
2019, 180(6): 56-64.
[摘要](1486) [PDF 0KB](1)
摘要:
2000—2018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大学教学评价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显示,大学教学评价研究成果丰硕、主题广泛、跨学科频繁,并形成了核心学术研究共同体。近19年来大学教学评价研究重点已经从基本功能实现、理论意义阐释走向多维学科教学评价内涵式发展,但最终的落脚点仍是关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创新本土理论、加强混合方法、加强理论反思、强化实践反向力等将成为未来大学教学评价研究发展的重要走向。
史海钩沉
民国前期湖南教会学校风潮考略:基于教育行政的视角
黄启兵
2019, 180(6): 65-72.
[摘要](1790) [PDF 0KB](0)
摘要:
在民国前期收回教育权运动中,湖南教会学校发生风潮,学生从罢课转为退学、转学。学生、家长、学校、湖南省教育会调停失败。湖南省教育司由于外交压力与制度限制,拒绝发给学生转学证书,也不肯在转学证书上盖印。湖南省教育会发给退学生转学公函并在教育司备案,解决了转学问题。从教育行政的角度来看,该风潮至少体现了四点:湖南教会学校风潮的发生深受广州教会学校风潮的影响;各教会学校校方对学生风潮处理不当是风潮从校内扩大到校外的原因之一;湖南教育主权维持会、学联会引导了风潮的走向;湖南省教育司的妥善处理体现出相当教育行政智慧。
德育寻径
不惑,不忧,不惧——高校生死教育的目标定位 ———高校生死教育的目标定位
王 进  朱东莉
2019, 180(6): 73-78.
[摘要](1698) [PDF 0KB](2)
摘要:
生死教育的实质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活意义、培养人文精神、激发终极信仰追求和滋养关爱情怀” 的死亡教育。高校生死教育受限于文化传统和学科演进的束缚被迫夹缝求生、受制于教育对象的个体选择而常常不受待见、受困于教师群体的整体水平而举步维艰,须定位于学生面对死亡议题时以“接受与死共存,理解生死本质”的不惑、“接受向死而生,追问存在意义” 的不忧、“接受杀身成仁,实现道德人格” 的不惧为教育目标,努力做到:大胆尝试“敢于主动的教育”,充分利用“适于施教的时机”,合理选择“易于理解的内容”,精心组织“旨于多元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抵御死亡恐惧的能力,达到超越死亡的境界,真正懂得“生得欢欣,死得尊严”的重要意蕴。
管理经略
拉弗曲线理论视角下“双一流”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滞涨现象解析 绩效管理的滞涨现象解析
张万朋  涂萍萍
2019, 180(6): 79-85.
[摘要](2134) [PDF 0KB](0)
摘要: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高校不断强化教师绩效管理。以经济学中的“拉弗曲线” 理论为依据,基于42所“双一流”高校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双一流”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中已经出现或存在“滞涨” 现象,教师绩效税率(即绩效考核标准) 总体位于“拉弗曲线” 的右侧。因此,适当降低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完善绩效考核过程、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数量的增加和科研质量的提升。鉴于此,建议高校从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定量与定性并重的考核方式、建立绩效考评的双向沟通机制等方面着手,根据自身情况考察教师目前的“科研税负点”所处位置来调整绩效考核“税率”,努力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把握教师绩效管理与科研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以教师绩效管理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高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双赢。
高校智库参与政府决策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
李 晶  钟嘉仪
2019, 180(6): 86-92.
[摘要](1628) [PDF 0KB](0)
摘要:
参与政府决策是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智库参与政府决策有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有助于政府决策过程更加开放,有助于拓宽大学知识精英参政议政的通道。在现实中,中国高校智库参与政府决策面临研究成果不够适切、组织环境不够健全、思想市场不够成熟、参与制度不够完善的困境。因此,高校智库需要寻求突破困境的有效路径,包括加强问题导向的政策研究、健全高校智库内部运行机制、完善政策思想市场运行机制、创新高校智库参与决策机制。
改革纵论
以服务型学习为导向与基础的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
石 林
2019, 180(6): 93-99.
[摘要](1576) [PDF 0KB](0)
摘要:
服务型学习是国外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学习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的“服务-学习”双向互通。服务型学习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模式,还是一种理路。以服务型学习为导向,能有效克服现行国内高校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三类问题,即“逐理论、避实际” 的理路、“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以及“重虚拟、轻实战” 的方法。以服务型学习为基础,构建基础、学习与服务三大知识与技能体系是中国高校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的应然走向。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理工类学院文化多维建构策略——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梁叔全  胡小清  蔡圳阳  陈志永  李 周  林高用  张 鸿  徐国富  王德志
2019, 180(6): 100-108.
[摘要](13462) [PDF 0KB](392)
摘要:
学院文化是学院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学院赖以生存发展、彰显特色的重要根基。世界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始终屹立在世界大学之巅,无不以大学以及学院文化立足。近若干年,中国大学理工类学院在基础设施等办学条件上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在学院文化建设上还有要做很大努力。建设理工类学院文化,至少可以在育人文化、管理文化、学科特色文化、人文环境文化等四个维度上进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学院文化。依托学院文化,不断提升学院办学理念,优化学院管理架构与治理体系,打造学院教师队伍,构建形成创新教育、工程教育和国际合作交流“三位一体”平台,形成“注重基础和素质教育、聚焦解决复杂工程能力、强化工程实践与教育国际合作” 的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模式。这些,可以为中国高校工科类学院文化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