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审稿系统 Login
-
检索系统 Search
-
作者须知 Instructions
-
文章导读 Instructions
-
扫一扫
关注我们
2020年184卷4期
2020, 184(4): 1-4.
摘要: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2020, 184(4): 4-6.
摘要: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2020, 184(4): 7-10.
摘要: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2020, 184(4): 11-14.
摘要: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2020, 184(4): 14-16.
摘要: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学科评估既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关键节点,审慎把握并着力寻求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科评估有序运行的基本遵循。然而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等工具思维诱导产生了以“举校体制”为代表的非理性迎评行为,使学科评估的应然使命和理性精神遭遇双重失落,其诊断和检测的功能效用也被消解忽视。为实现学科评估的美好愿景,破除“五唯”弊病并实现相关教改政策的初衷目标,亟需多元主体聚合学科评估认同的价值共识,创生学科评估的内生动力,彰显和谐有序的评估生态旨趣,进而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实现学科评估的理性善意。
2020, 184(4): 17-27.
摘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院校需要为不同学业需求的学生提供高挑战、高支持的学习环境。一致性建构作为成果为本教育在高等教育 领域的教与学模式,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能促进不同学业需求的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这一模式不仅保持了学习成果、教与学过程及评估任务的一致性,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进行意义建构。通过案例研究,运用量化实验与质性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一致性建构理论模式实施以后的有效性,并考查了学业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满意度、学业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改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一致性建构可以帮助那些学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实现精英学生更容易达到的水平,这也为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众教与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院校需要为不同学业需求的学生提供高挑战、高支持的学习环境。一致性建构作为成果为本教育在高等教育 领域的教与学模式,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能促进不同学业需求的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这一模式不仅保持了学习成果、教与学过程及评估任务的一致性,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进行意义建构。通过案例研究,运用量化实验与质性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一致性建构理论模式实施以后的有效性,并考查了学业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满意度、学业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改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一致性建构可以帮助那些学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实现精英学生更容易达到的水平,这也为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众教与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2020, 184(4): 28-34.
摘要:
教学理论话语是教学论学科生成与发展的承载者。教学理论话语生成与建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学理论的健康发展。在合理建构我国大学教学理论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与迫切愿望下,我国大学教学理论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理论与实践话语关系异化、话语内部要素立场矛盾、话语内容建构碎片化的困境。本研究尝试从话语关系、话语内部要素、话语内容的角度分析大学教学理论话语自主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过程哲学认识论为可能性路径来化解大学教学理论话语自主建构的困境,以实现话语关系、内部要素与话语内容的互通、合生与进化。
教学理论话语是教学论学科生成与发展的承载者。教学理论话语生成与建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学理论的健康发展。在合理建构我国大学教学理论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与迫切愿望下,我国大学教学理论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理论与实践话语关系异化、话语内部要素立场矛盾、话语内容建构碎片化的困境。本研究尝试从话语关系、话语内部要素、话语内容的角度分析大学教学理论话语自主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过程哲学认识论为可能性路径来化解大学教学理论话语自主建构的困境,以实现话语关系、内部要素与话语内容的互通、合生与进化。
2020, 184(4): 35-41.
摘要:
本文回应刘彬博士于2019年第6期《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文“教育是经验的‘ 改造’还是‘重构’:重温《民主与教育》”。我们认为,该文章对杜威教育经验论的解读偏离了杜威建构该理论的初衷,忽视了杜威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关照,以此为基础探讨其汉语表述有失偏颇。本文将引证杜威的《民主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分析杜威对教育根本目的的论述,明确“经验”在杜威原著中指的是“ 经验过程”,澄清“经验过程的改造/重构”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探讨“the reconstruction of experience”这一短语的译法。
本文回应刘彬博士于2019年第6期《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文“教育是经验的‘ 改造’还是‘重构’:重温《民主与教育》”。我们认为,该文章对杜威教育经验论的解读偏离了杜威建构该理论的初衷,忽视了杜威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关照,以此为基础探讨其汉语表述有失偏颇。本文将引证杜威的《民主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分析杜威对教育根本目的的论述,明确“经验”在杜威原著中指的是“ 经验过程”,澄清“经验过程的改造/重构”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探讨“the reconstruction of experience”这一短语的译法。
2020, 184(4): 42-48.
摘要:
文化记忆是文化共同体共享的记忆。文化记忆凭借其凝聚力确认和巩固人们的身份认同。作为文明传承之所”“文化记忆之场”的高等教育,对塑造人们的文化记忆、形成身份认同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从现实情况看,高等教育却在相当程度上存在“文化记忆”问题:“文化记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遭冲击;“文化记忆”在学术资本主义中被放逐;“文化记忆”在学校各类活动中受挤压。解决高等教育中的“记忆”问题,强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所共享的文化记忆,至少需要从提升文化自觉、推行通识教育、开展仪式活动等方面着手。
文化记忆是文化共同体共享的记忆。文化记忆凭借其凝聚力确认和巩固人们的身份认同。作为文明传承之所”“文化记忆之场”的高等教育,对塑造人们的文化记忆、形成身份认同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从现实情况看,高等教育却在相当程度上存在“文化记忆”问题:“文化记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遭冲击;“文化记忆”在学术资本主义中被放逐;“文化记忆”在学校各类活动中受挤压。解决高等教育中的“记忆”问题,强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所共享的文化记忆,至少需要从提升文化自觉、推行通识教育、开展仪式活动等方面着手。
2020, 184(4): 49-59.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向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提出挑战,美国少数民族的权益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作为印第安民族的高等教育机构,部落学院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建立起一系列发掘和利用当地自然、社会、文化等课程资源的有效机制。以NVivoll质性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针对9所部落学院2018年至2020年的课程目录进行编码与分析,编码结果表明:在各级目标中,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都处于重要位置;部落学院在选择课程资源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部落学院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地方自然资源利用注重可持续性;社会文化资源利用注重生活化。通过教师培训、课程整合、质量评估等形式,部落学院实现了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但是亦存在价值导向的偏差。我国民族高校应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利用机制。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向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提出挑战,美国少数民族的权益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作为印第安民族的高等教育机构,部落学院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建立起一系列发掘和利用当地自然、社会、文化等课程资源的有效机制。以NVivoll质性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针对9所部落学院2018年至2020年的课程目录进行编码与分析,编码结果表明:在各级目标中,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都处于重要位置;部落学院在选择课程资源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部落学院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地方自然资源利用注重可持续性;社会文化资源利用注重生活化。通过教师培训、课程整合、质量评估等形式,部落学院实现了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但是亦存在价值导向的偏差。我国民族高校应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利用机制。
2020, 184(4): 60-68.
摘要:
日志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还促使他们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研究以美国60位大二学生的日志写作及日志反思为样本,运用Ueinet 进行提取和结构化处理,使用NetDraw导入生成知识图谱,再结合共词聚类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出,学生日志反思主要探讨认知情感态度转变、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写作及专业能力提升、个人日常生活记录、对职业技能发展思考五个主题。日志写作能够促进学生对五个主题的思考或改变,并有利于学生积极反思。我们的大学教育可借鉴美国大学教育的有益做法,将日志写作和日志反思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大学教育质量提高。 作者简介: Email: 1375885294@ qq. com。
日志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还促使他们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研究以美国60位大二学生的日志写作及日志反思为样本,运用Ueinet 进行提取和结构化处理,使用NetDraw导入生成知识图谱,再结合共词聚类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出,学生日志反思主要探讨认知情感态度转变、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写作及专业能力提升、个人日常生活记录、对职业技能发展思考五个主题。日志写作能够促进学生对五个主题的思考或改变,并有利于学生积极反思。我们的大学教育可借鉴美国大学教育的有益做法,将日志写作和日志反思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大学教育质量提高。 作者简介: Email: 1375885294@ qq. com。
2020, 184(4): 69-75.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与白俄罗斯21世纪“外资引进”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开放、多元的教育改革诉求相契合,得到了白俄罗斯政府的积极响应。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以“开放”为主旨,构建起了“三位一体”“上推下拉”“协同互促”三大关系模式,形成了普惠白俄罗斯社会的“均衡互促”开放式教育特色,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与白俄罗斯21世纪“外资引进”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开放、多元的教育改革诉求相契合,得到了白俄罗斯政府的积极响应。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以“开放”为主旨,构建起了“三位一体”“上推下拉”“协同互促”三大关系模式,形成了普惠白俄罗斯社会的“均衡互促”开放式教育特色,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0, 184(4): 76-83.
摘要:
19世纪初,随着美国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与选修制的兴起,美国传统学院旨在训练学生官能的古典课程的价值备受质疑,以实用主义为目的的现代课程日益受到推崇。在这场古典课程与现代课程孰优孰劣的课程改革之争中,《耶鲁报告》为古典学科课程做了有力的辩护,强调学院教育的本质是奠定完整教育的基础,古典课程因为能够为所有专业提供普遍的、广博的、坚实的基础,因此,学院应该实行全面教育的古典课程,而不是专属于某种专业的实用课程。《耶鲁报告》回答了学院教育的本质究竟是自由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学院课程究竟应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还是心智训练达成理性等高等教育哲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耶鲁报告》对于当时美国学院出现的一味迎合公众需要、全盘否定古典课程价值的课程改革之风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
19世纪初,随着美国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与选修制的兴起,美国传统学院旨在训练学生官能的古典课程的价值备受质疑,以实用主义为目的的现代课程日益受到推崇。在这场古典课程与现代课程孰优孰劣的课程改革之争中,《耶鲁报告》为古典学科课程做了有力的辩护,强调学院教育的本质是奠定完整教育的基础,古典课程因为能够为所有专业提供普遍的、广博的、坚实的基础,因此,学院应该实行全面教育的古典课程,而不是专属于某种专业的实用课程。《耶鲁报告》回答了学院教育的本质究竟是自由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学院课程究竟应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还是心智训练达成理性等高等教育哲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耶鲁报告》对于当时美国学院出现的一味迎合公众需要、全盘否定古典课程价值的课程改革之风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