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CSSCI来源期刊
CN 43-1358/G4  ISSN 1671-1610

2020年181卷1期

显示方式:          |     

理论探索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论纲
李福华  年 浩  张家年
2020, 181(1): 1-8.
[摘要](2047) [PDF 0KB](5)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普及正逐步推动智慧教育模式的构建,这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在实施的重要行动之一。当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仍处在前科学阶段,主要表现为: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内涵上仍存歧义,相关科学共同体关注点也并未聚焦。因此,有必要从多维视角审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从本体论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本质是人工智能技术助益于教育;从认识论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具有个性化与个别化、混合性与协同性、人文性与全纳性三大特征;从实践论视角出发,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中各类主客体,各类教育活动过程相融合;从方法论视角来看要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从人文理念出发,要关注其教育人文价值取向———“为真”“为善”和“为美”。总之,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理论框架体系,需要突显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应然”与“应为”。
全球化时代的学术资本主义研究述评:演进、变革与反思
陈友力  叶赋桂  陈菲菲
2020, 181(1): 9-18.
[摘要](2000) [PDF 0KB](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学术资本主义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焦点。国外学术资本主义的研究大致经历了理论萌芽、理论形成、理论体系确立及理论深化等四个阶段,重点关注的是学术资本主义的表现及范围、跨国学术资本主义的出现、以及学术资本主义对创业型大学兴起、院校治理结构、学术文化及功能、高校师生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变革。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后续研究特别是国内学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术争鸣
风的隐喻:苏格拉底式思考及其教化意蕴
刘小柳  高德胜
2020, 181(1): 19-25.
[摘要](2659) [PDF 0KB](0)
摘要:
苏格拉底致力于寻求美德的普遍知识,但却未能教给雅典青年任何美德知识,“知识”的教育性价值被其内在的悖论所消解。归根到底苏格拉底追求知识的目的在于过善的生活,而属人的善是“思”而不是“知”的。阿伦特曾以“风”作为苏格拉底式思考的隐喻,这种“思考之风”不带来可观的结果,亦不旨在建立哲学思想体系,也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其作用在于唤醒人们对自身进行省察继而过一种善的生活。苏格拉底式思考对于被知识所裹挟的现代教育是一剂解毒良药,其教化意蕴在于:教育场域中“思”与“善”具有内在统一性,德性的教化需要“以思促善”;个体存在的意义通过“思”才得以建构,教师要“以思促思”;师生在“思”的面前是独立而平等的智识主体,以师生共同的“思”构建平等、开放的教化方式。
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行动逻辑———差异化的选择策略
陈 晨
2020, 181(1): 26-34.
[摘要](2024) [PDF 0KB](4)
摘要:
“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引发了学界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持久探讨。社会变革论、政策/资源配置论、评价与激励机制论是对“重研轻教”的普遍解释。对于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困扰,如若落实到教师自身的行动逻辑层面,与其说是外部权威将科研与教学当作两件事分而治之的结果,不如说它是大学教师在面临个人的教学信念与外在制度化要求之时作出的权宜之策。大学教师在面临实际中的科研和教学冲突时,通常会采用以下四种差异化的选择策略:遵从策略、坚守/调适策略、仪式主义策略、退却策略,并且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教师行动偏好也呈现其类型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教学合法性及制度设计等进行了诸多思考。
教育漫画
中秋时分赏华西:坝上的大学
邬大光
2020, 181(1): 35-40.
[摘要](1696) [PDF 0KB](0)
摘要:
华西协和大学源于1905年,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综合性院校,是近代中国西部第一所现代化意义的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济南的齐鲁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北平的燕京大学部分师生先后迁徙到成都华西坝,一时间名校汇聚,群贤荟萃,华西用宽广的胸襟接纳了被战火伤害的友校,这些大学的到来,成就了一段抗战时期大学迁徙的风流,书写了一首比肩西南联合大学的绝唱。这一时期被称为抗战“五大学联合时期”,华西百年发展史与迁徙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
研究广议
欧洲慕课利益相关者峰会系列报告的技术文化分析及其对我国大学慕课的启示
朱 敬  蔡建东
2020, 181(1): 41-52.
[摘要](1408) [PDF 0KB](0)
摘要:
欧洲慕课利益相关者峰会系列报告的技术文化分析对我国大学慕课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技术文化分析框架由器物层面、技术理性、制度层面与技术精神四个要素构成。通过对系列报告的词频分析,可初步判断欧洲慕课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且技术精神与技术理性日益彰显。通过对报告文献的内容分析,可进一步明确欧洲慕课价值取向为学习者中心,其发展路径定位于多元,其策略是与传统融合、追求多元化与个性化。欧洲慕课发展文化动因主要源于注重个体与参与式学习文化、“互联网+”技术文化、区域合作共赢的地理与历史文化等方面。对我国大学慕课发展的启示有,突出学习者学习体验与交互性、注重信息化学习方式养成、多元化发展与本土文化场域特征相结合等。
历史追溯与时代转换: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研究
马浚锋  罗志敏
2020, 181(1): 95-102.
[摘要](1581) [PDF 0KB](0)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围绕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可划分为兴起、成熟、争议及反思等四个阶段。随着相关研究的丰富和深化,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议也一再涌现,争议的核心议题包括:高校学生资助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毕业率,并取得应有的资助育人效果。这些争议也相应引发了一些反思,如高校学生资助如何更加有效、合理?展望未来,高校学生资助财政系统亟待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而其研究也要相应往纵深化方向拓展。
外域检视
美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政策的演进逻辑———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分析
罗新祜  陈 敏  陈亚艳
2020, 181(1): 53-60.
[摘要](1737) [PDF 0KB](0)
摘要:
美国美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政策20世纪70年代发轫于田纳西州,90年代一度兴盛,2000年后其发展势头曾经一度受阻,最近几年再次引领美国高等教育政策风潮。从政策扩散理论视角考察其演进过程可以发现:美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政策在时间维度上扩散趋势呈S型,在空间维度上邻近扩散和区域扩散效应明显,组织层级扩散中领导—跟进效应显著。绩效拨款政策扩散呈现四点启示:生命周期是内在原因,学习、竞争、强制和模仿是发生机制,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是动力机制,地方政府决策者是驱动主体。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政策20世纪70年代发轫于田纳西州,90年代一度兴盛,2000年后其发展势头曾经一度受阻,最近几年再次引领美国高等教育政策风潮。从政策扩散理论视角考察其演进过程可以发现:美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政策在时间维度上扩散趋势呈S型,在空间维度上邻近扩散和区域扩散效应明显,组织层级扩散中领导—跟进效应显著。绩效拨款政策扩散呈现四点启示:生命周期是内在原因,学习、竞争、强制和模仿是发生机制,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是动力机制,地方政府决策者是驱动主体。
史海钩沉
从对抗到共生: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变迁———以牛津大学为例
曲纵翔  赵丽文
2020, 181(1): 61-68.
[摘要](3302) [PDF 0KB](0)
摘要:
中世纪大学与城市既相互依赖,又存在激烈的冲突。以牛津大学和牛津城为例,在12至15世纪,双方围绕租金和特权等问题发生过一系列冲突,“镇袍之争”贯穿数个世纪。然而,随着大学与城市利益纽带的加强、大学特权的衰落及学院制的日益完善,牛津大学与牛津城由冲突对抗逐渐走向共生。二者在以斗争冲突这种激烈方式进行利益整合的过程中实现互动发展。以史为鉴,互促共生是当代大学与城市关系的主旋律,明确定位,借助各自优势进行深层次的互动是实现双方协调发展的有益方式。
援西之辩:民国时期独立评论派的留学教育论争
曹金祥
2020, 181(1): 69-77.
[摘要](1728) [PDF 0KB](1)
摘要:
民国时期,海外留学教育在管理制度和培养效果等方面存在的诸多负面问题引起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立身北方高校的独立评论派学人群体也在留学派遣的存与废、留学发展的统与放、留学价值的学与用、留学管理的内与外等问题上产生了较大分歧,进行了激烈论争。独立评论派在留学问题上的不同言说,表面上看是如何评价留学教育,如何推动中国的大学教育改革,但实质上却是如何援引西方文化以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彰显出民国知识精英在文化取向上的困境和张力。独立评论派的留学教育论争是新旧转型期中西文化较量的结果,其蕴含的学术独立思想和民族主义诉求是民国高等教育中国化、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可以为当前我国的“双一流”建设提供历史镜鉴。
管理经略
高考新政对理工科大学生专业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
潘苏东  岳晓婷  万琳凌  徐王熠  沈 甸
2020, 181(1): 78-85.
[摘要](1685) [PDF 0KB](2)
摘要:
为探明高考新政对上海籍和浙江籍理工科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五所高校2016和2017级两省市籍1551名大学生,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基础和学习困难四个维度调查他们的专业学习状况。研究发现:高考新政对2017级上海籍和浙江籍理工科大学生专业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参加老高考的2016级相比,他们在学习基础、学习困难两个维度问题较多,不利于第一年的专业学习,系两省市新老高考方案对物理、化学等选考科目要求差别较大所致;新高考方案对选考和未选考物理、化学高中生的学习要求差距大,选考物理、化学与否分别对2017级物理类、化学与生物类学生专业学习影响很大,未选考学生在各维度明显弱于选考学生,容易产生兴趣和志向双重缺失问题;高考新政造成2017级学生在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上存在问题,尤其是未选考物理或化学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较大障碍,不利于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话语权:现状评析与提升路径
朱以财  刘志民
2020, 181(1): 86-94.
[摘要](1562) [PDF 0KB](0)
摘要: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话语权是利用多种话语及形式,通过建构价值规范、培育社会权威,为沿线各国高等教育之间的平等对话提供平台,并争取更多的国际认同,最终形成的能够影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力量及其组合。当今高等教育话语权主要由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主导,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占据三分之二席位的亚非国家高等教育话语的发展相对滞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中国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高等教育话语权塑造意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务实合作丰富了高等教育知识生产的资源,提升“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话语权迎来了契机,但长远看,其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与挑战。对此,应推进话语平台建设,强化“共同在线”;重视话语智库培育,实现“共同在场”;促进民间外交的适时跟进,唤醒“人之同感”;坚持内培外拓的策略取向,培育“公共空间”;进而提升“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水平和话语权,促进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改革纵论
从理论到实践有多远?——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知识转化机制探讨
张学敏  侯佛钢
2020, 181(1): 103-109.
[摘要](1859) [PDF 0KB](4)
摘要:
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学位制度,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的知识观强调个体对知识的客观反映,新的知识观强调从知识的个体占有到基于社会情境知识的共同建构过程。知识的学习是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案例教学在此过程中通过案例呈现、情境模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蕴含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性转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事实呈现、互动讨论、情境联系和实践体验等环节,帮助他们从静态陈述性知识向动态程序性知识转化,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促进其成为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