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CSSCI来源期刊
CN 43-1358/G4  ISSN 1671-1610

2018年169卷1期

显示方式:          |     

理论探索
大学文科教师的讲义与学术经典产出 ——基于历史的考察
肖燕雄
2018, 169(1): 1-7.
[摘要](1303) [PDF 0KB](0)
摘要:
大学的主要功能是教学、科研,教学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对于学者而言,作为学术经典的大学 讲义的产出有三种情况:学术成名前产出、学术成名后产出、伴随教学终身产出。在教师充分投入,保证内容和表达的优秀品质的前提下,大学讲义的经典化过程包括:学生认可过程、出版传播过程、多方经营 过程、学术传承过程、选家定型过程。虽然大学讲义与学术著作可以高度统一,但是将二者完全不加区分地进行运用,同样存在负面影响。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应该有出版以课堂讲义为基础的学术名著的追求。
教育记忆史: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
刘大伟 周洪宇
2018, 169(1): 8-12.
[摘要](1206) [PDF 0KB](0)
摘要:
教育记忆史是专门研究教育参与者对于过往的教育人物、活动、事件等的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 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史研究领域,是对教育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教育记忆史在研究逻辑上要理清谁的记忆,记忆什么和如何记忆这三层关系;在研究取向上分为口述取向为主的现当代教育记忆研究和文本取向的古代及近现代教育记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融合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种跨学科研究方法;在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上注重成果的生动性、鲜活性与可读性。
学术争鸣
卢梭模仿学说的复调性及其教育寓意
艾诗根
2018, 169(1): 13-19.
[摘要](1581) [PDF 0KB](7)
摘要:
卢梭本人非常看重模仿的意义,从行动上兑现了效仿先哲的誓言。然而,卢梭具体论及模仿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时,却认为模仿会对美德生活构成威胁,担忧模仿会疏离自我,甚至会陷入模仿榜样人生的纠结和挣扎当中,对于模仿的看法又显得优柔审慎,甚至持有“否定”模仿的意味,这与卢梭本人看重模仿重要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存在着某种矛盾的紧张关系。卢梭如此忧心模仿,除了与他多愁善感的性格外,还有其深层的教育意图,具体表现为模仿是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以及培育高贵灵魂的诉求。
从“高深学问”出发的大学创新与创业
蔡剑桥 郅庭瑾
2018, 169(1): 20-25.
[摘要](1208) [PDF 0KB](0)
摘要:
大学是一个通过传承和探讨高深学问培养人的专门场所。相对于基础教育,高深学问是一个指向人类未知与难知的层次概念;相对于现代学科与专业,高深学问是一个溯源于古希腊“七艺”的历史概 念。大学的高深学问本性决定了大学的创新本性。从高深学问出发的大学创新,需要学生具有创新准备。为此,基础教育要保护和滋养学生的创造天性,而不是通过一连串考试驯服他们的好奇心与行动能力。大学创业基于高深学问创新,但行走着与高深学问创新不同的逻辑路理。不能苛求一个学者既是知识和科学创新者,同时又是企业创立者和经营者。大学创业教育应该既召唤激情,也提醒理性。
名著解析
学术卡里斯玛:原创性蕴藏其中——《象牙塔的变迁:学术卡里斯玛与研究性大学的起源》解析
刘秋颖 陈洪捷
2018, 169(1): 26-36.
[摘要](1664) [PDF 0KB](0)
摘要:
学术型博士生或学术工作从业者的学术生命为什么可能因孜孜不倦的学术写作而得到源源不断的滋养?克拉克在《象牙塔的变迁:学术卡里斯玛与研究性大学的起源》中,以浪漫主义(含其所及商品化)与理性化相统一的视野,阐释了原创性这一新型学术卡里斯玛对于研究性研修班乃至现代学术研究而言的核心意义。在当今理性化、商品化渗透入个人精神生活日久的背景下,基于研究性研修班(及实验室)开展融入学术型博士教育的学术卡里斯玛培植研究及实践,则只有在言明与默会杂糅的学术写作 智慧传递过程中微观至创造性自我的塑造层面(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层面),才可能经由学术型博士教育对潜在的学术工作从业者产生深刻与深远的影响,从而实现增强学术创新活力的价值追求。
史海钩沉
论徐复观的大学教育成就
许松
2018, 169(1): 37-45.
[摘要](1456) [PDF 0KB](6)
摘要:
徐复观不仅以28部学术著作成就了儒学大师的地位,而且在大学教育上历任台湾省立农学院、 东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教授,在教育实践上成就卓著。这卓越的成就体现在课堂内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外的学术启发与人格润化、主持建设东海大学中文系并使其达到鼎盛、教学相长下丰厚的教学成果四个方面。其丰厚的教学成果一是撰写了繁硕的学术著作与评论文章;二是学生英才辈出,在港台地区与欧美传播文化香火。徐复观的教育成就理应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独特的地位,在此背景下研究徐复观的大学教育成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外域检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与实践鉴析
张欣亮 童玲红 苏庆伟
2018, 169(1): 46-56.
[摘要](1406) [PDF 0KB](9)
摘要: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视为提升自身教育质量与效益内涵式发展的一项系 统工程,它在学校新一轮发展模式中将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理论品性与对现实社会的实践关怀融合其中,形成一个质性契合、互为支撑的连续统,令战略制定与实际执行能有效对接与转换,从而确保战略规划与实施效果的关联一致,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全球竞争力。该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所采取的政策规划和实践措施为我国推进“双一流”战略提供了经验借鉴与措施参考。
研究广议
一本学术杂志与一群核心作者——《现代大学教育》创刊30年来作者群分析
张磊
2018, 169(1): 57-62.
[摘要](1296) [PDF 0KB](0)
摘要:
一本学术杂志在30年里发表了 4000余篇文章,在数量庞大的作者群中出现了一个“发表文章数比较多”的数十人的核心作者群。这个核心作者群大都是教育专业背景、绝大部分是高校教师,同时还具有学术高产、“东道主”和“泛东道主”特征;他们的学术关注领域较为广泛,大都有研究合作对象; 这个核心作者群在本刊所发文章的被引用情况有高有低,就H指数来看处于1-9,不算高也不算低。如何建立积极互动的“杂志与作者(读者)关系”是学术杂志必须考虑的问题。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学术影响力研究——基于中国知网(1980 -2017)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
林琳 杨丽
2018, 169(1): 63-71.
[摘要](1603) [PDF 0KB](4)
摘要:
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部经典力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闪烁着不朽的智慧光芒。对中国知网30年间引用《教育的目的》的1035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书在不同学者、机构、区域的辐射力和学术影响力呈不断上升且不均衡影响的趋势。从该书被引句子的章节分布可见,虽然怀特海在古典文化、技术教育、大学及其作用中的很多观点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接触学习、职业教育等领域都有建树式的表述,却成为“备受冷落”的观点。寻求书中经典观点与备受冷落观点各自产生的原因,以期该书中后三章内容的学术影响力能随着学者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化教育关注程度的不断增强而得到提高,最终使这一教育经典著作的学术影响力发挥更大、更广泛的价值。
管理经略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双一流”建设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
周倩 靳培培 崔来廷 刘俊仁
2018, 169(1): 72-78.
[摘要](1441) [PDF 0KB](0)
摘要:
河南省位居中西部前沿,户籍人口全国第一,经济总量全国第五,但人均收入很低,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一定意义上是中国教育的缩影。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河南省来说,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居民受高等教育比重低、优质高等教育 资源稀缺、受高考招生政策影响大、高等教育投资严重不足等问题。河南省“双一流”建设对经济相对 落后地区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需要主动争取中央政府更多的支持,实施非均衡式的重点建设策略,积极引进培养用好高层次人才,实施高等教育创新驱动战略,整合多学科资源打造一流学科,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省域大学生就业结构特征与质量评价——基于47所高校2015届毕业生的实证调研
黄兢
2018, 169(1): 79-84.
[摘要](3934) [PDF 0KB](539)
摘要:
大学生就业选择时的“逐利”行为是影响毕业生有序就业的难题,通过实证调研对大学生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毕业生就业单位与和行业分布“一支独大”,以民营企业和制造业为主;毕业生就业地域集中于“中心城市”,主要选择省域内主要城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较为理想,“单位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初次就业较为满意,毕业生能够较快融入工作集体;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与人才培养定位相符,体现服务省域经济发展价值取向;毕业生深造专业具有延续性且更趋理性,创业主要由兴趣理想驱动;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社会认可,不同专业的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为了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针对区域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二是突出实践应用,加强技能性课程教育教学;三是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训练,瞄准市场改善高校就业服务。
公平视域下全国命题与分省命题的博弈
谢冬平
2018, 169(1): 85-92.
[摘要](1313) [PDF 0KB](0)
摘要:
当前,我国高考命题面临着新一轮的统分调整,全国命题与分省命题的切换,反映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博弈,成为化解高考风险的一种有益尝试与探索。但在招生名额分配方式的差异未消除前,全国命题与分省命题公平问题的指向并不在命题制度本身。高考命题,直接影响的是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开发与培育,并进一步影响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潜力,并最终影响基础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公平是全国命题与分省命题不可绕过的课题。在当前“回归”全国命题的趋势下,要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更应注重在“统”字上“松绑”,致力于加强地方考试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地方考试院的水平与能力,贴合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实际的同时提升地方基础教育的水平。
改革纵论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生学习成果评价研究——以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张万朋 柯乐乐
2018, 169(1): 93-99.
[摘要](1266) [PDF 0KB](10)
摘要:
从微观层面的学生学习成果探讨研究生教育质量,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学习成果指标以及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选取11位专家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使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及权重,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2项一级指标、f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专业学习成果权重为66.67%,通用学习成果权重为33.3%。为了验证指标合理性,通过对10所培养单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指标信效度良好、各校学习成果均为正向,学习成果总体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学习成果方面各校各具优势。
消弭博士生学用落差:台湾地区产学研发菁英培育计划的启示
管弦 卢勃
2018, 169(1): 100-107.
[摘要](1039) [PDF 0KB](79)
摘要:
2014年我国台湾地区提出产学研发菁英培育计划,旨在为产业界培养“学用合一”的高层次研发型人才,该计划突破传统教学框架,整合官产学三种资源,跨领域培养博士生,毕业条件轻论文重研发,每一培养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考核与淘汰程序,有助于高等教育系统良性循环。虽然有一些争议,但仍可以作为大陆高校博士生培养的镜鉴。大陆高校要降低博士生学用落差,需要改进官产学耦合机制,提升联合培养的协同效应;整合校院系所资源,培养跨学科领域的综合素质;完善全程考核制度,重点考察学与用的一致性等。